新聞中心
太陽能路燈_參照公路管理辦法
小路燈照亮大問題。日前本報熱線不斷接到讀者反映有關路燈的問題,有的是立交橋竣工沒有設置路燈,有的是已有路燈損壞沒人修。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路燈,卻是影響市民夜晚安全出行的大問題,而記者在調查采訪的過程中發現,無論是安裝,還是修整,很多職能部門都在推脫,“不歸我管”成了口頭禪,即便后幫助百姓解決了問題,也不忘強調一句“責任不在我”。
“中山門立交橋有兩基路燈已經損壞多年,這片區域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行人過往不便。”讀者陳先生在熱線電話里反映上述問題。
中山門立交橋位于市區中環線與津塘公路相交處,附近有多個大型居民區,橋下有成片的綠植,綠植之間有甬道和木制坐椅。太陽能路燈這里是附近居民夜晚休閑和通行的重要場所,但是因為路燈不亮,一到夜晚四周漆黑,很不安全。
記者在現場看到,陳先生反映的這兩基路燈位于立交橋匝道的綠化帶中,路燈桿高約30米,一基只剩了光禿禿的燈桿,另外一基的燈盤懸在燈桿上。
天津市路燈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回復,中山門立交橋為天津市建成較早的立交橋之一,橋區兩基高桿燈設施老化嚴重,從市道橋管理處移交至路燈處時屬于“帶病移交”。后多次維修,目前已無原配件更換維修。
對于天津市路燈管理處的解釋,天津市城市道路橋梁管理事務中心(原市道橋管理處)并不認同,該橋梁的功能性照明設施已經于2008年前后移交給天津市路燈管理處,當時雙方簽署了移交協議,所有功能性照明正常的路燈他們才會接收,這中間不存在“帶病移交”問題。
路燈管理處的后決定還是讓居民們看到了希望,今年他們將對這兩基高桿燈進行改造。
截至發稿前,記者再次來到中山門立交橋,發現兩基路燈尚未維修改造,該區域光線昏暗,居民通行仍然不便。
“橋洞里晚上黑漆漆的,特別危險。”市民邢女士住在東麗區泰興里社區,每天晚上下班回家都要從津塘立交橋的橋洞穿過,可是橋洞內沒有路燈。在黑漆漆的橋洞里騎行,不僅不安全,太陽能路燈還很害怕,希望有關部門能夠解決市民出行難題。
2月9日20時30分,記者來到津塘立交橋,該立交橋位于津塘路與外環東路交叉處,二層為機動車道,一層為機非混行車道。市民邢女士反映的橋洞共有四個,就在該立交橋的一層。記者看到,橋洞里內的確沒有路燈,非機動車通行頻率高,僅靠偶爾路過的機動車大燈照明。附近居民說,立交橋建成差不多十來年,一直沒有路燈,向好多地方反映過,卻一直沒有任何進展。由于進橋洞時有一個小坡道,非機動車下坡速度較快,記者待在橋洞口大約20分鐘,就聽到好幾次自行車急剎車的聲響,路過的市民也在不斷抱怨沒有路燈的不便。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工作人員確定位置后回復:這座立交橋產權在市交通運輸委,參照公路管理辦法,市交通運輸委負責的部分里不包含路燈,橋洞路燈的問題應該找一下市城市管理委。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工作人員表示:按照《天津市城市照明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專項資金適用于城管委負責的景觀照明設施的運行維護。以前沒有路燈,現在需要新建的問題,需要找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因為按照規定,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功能照明設施的管理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通俗一點講,市城市管理委負責已經建好并移交的路燈照明設施的運行維護和管理,新建路燈可以先問一下住建部門。”
天津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工作人員稱:不管是外環線還是津塘路都是公路,從組織建設到后期養護都是市交通運輸委負責,還是要問一下他們。
津塘立交橋是比較重要的交通樞紐,一層部分的機非混行車道僅能依靠周邊路燈余光勉強照亮,而這四個橋洞一到晚上,黑漆漆一片,過往行人都是提心吊膽,記者帶著問題轉了一個圈,又回到了原點,太陽能路燈橋洞無路燈的問題又如何解決呢?
發稿前一晚,記者又去現場轉了一圈,橋洞依然漆黑,偶有汽車經過,才能照進一束光線。
以上信息由高郵市盛泰燈具廠整理編輯,了解更多路燈桿廠家,太陽能路燈,LED路燈信息請訪問http://www.coo369.com